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明王冠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1763章
      没有土木堡之变的土壤了,但就怕历史的必然性,没有土木堡和金木堡什么的。
      朱瞻基有些意外,神色凝重起来,“你说。”
      黄昏道:“你已经成婚,妃嫔是胡善祥和孙氏,未来的皇后必然是这两人,而大明的国本,也会是这两人所出,都是不可阻挡的,不过我只希望你能做一件事,一件很小的事:在你登基之后,不论是应天皇宫,还是顺天皇城,在挑选内侍时,一定要做一个甄选:绝对要杜绝一个叫王振的河北人到宫中当内侍。”
      绝对不能让王振出现在朱祁镇身边。
      朱瞻基很是讶然,“东厂厂公王振就是河北人。”
      黄昏摇头,“不是他,而且我其实已经着人问过他了,他愿意跟随我去海外,到时候只要陛下放行,他就会去海外帮我主持内务工作。”
      朱瞻基哦了一声,“我听你的便是。”
      也不问为什么。
      黄昏如此郑重的说这件事,必然有他的道理。
      然而黄昏转念一想,他么的历史必然性并不一定的王振,也可能是李振、赵振、黄振,这玩意儿根本没法杜绝。
      沉吟半晌,无计可施。
      只能长叹一口气,“在你登基之后,对未来国本的教育,你一定要上心,富不过三代,历史上的盛世也没有超过三代君王的例子,陛下,太子殿下,你,刚好三代,所以在你的太子这一代,教育格外重要,务必要教育出一个明君出来,我想太孙殿下也不愿意看见大明的盛世走向衰落罢。”
      只能从教育上入手了。
      从根源上断绝王振专权的情况出现。
      朱瞻基眉头一扬,“小崽子要是敢祸害大明的江山,老子饶不了他。”
      黄昏无奈的笑了笑。
      这些话也就说给自己听了,到时候你朱瞻基还能从土里爬起来,把堡宗暴揍一顿不成,要不是我黄昏出现改变了大明,你朱瞻基知道了土木堡之变,怕是会真的气得从棺材板里爬出来。
      感谢我吧。
      第1397章 问题所在
      纵横号抵达顺天是傍晚时分。
      朱瞻基兴冲冲的,下车后就要去顺天皇城——事实证明隔代亲是有道理的,应天皇城的内侍,已经在站台外等着朱瞻基,哪怕宫禁夜开,也要把太孙殿下接到朱棣那去喝顿小酒。
      这对爷孙是真的感情深。
      黄昏自然没这个待遇,在顺天这边的宅邸入住,吃了晚膳后,唐青山去洗了个热水澡就睡了——他明天还要继续出发去瓦剌,整合在瓦剌的明教势力,将他们带回国内,准备去海外。
      阿如温查斯迅速给黄昏端来了热水烫脚——火车坐久了,容易肿。
      虽然同样是没有名分,阿如温查斯竟然给魏姿虚也端了热水。
      魏姿虚很有些不好意思。
      不过烫上脚后,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,用大明官话和最后挨着她坐一起的阿如温查斯说着闺中话,两人之间的感情一下子就升温了。
      黄昏看着两人言笑晏晏,内心很有点小幸福。
      哪怕是这辈子的成就止步于今天,也很知足了,有一群自己喜欢的也喜欢自己的女人,有万贯家财,又已封公,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已丰收。
      心中忽然冒出一个邪恶的想法。
      咳嗽一声,“姿虚你第一次到北方吧,可能不太适应,今晚你就和阿如睡一个房间罢。”
      两女都没意见。
      黄昏也嘿嘿贼乐,到时候我忙完事情,我也钻你们房间来,你俩的功夫虽然了得,但是不好意思,只要不是面对娑秋娜,你们男人的功夫那就是天下无敌的。
      收拾你们两个,手到擒来。
      烫完脚,两女叽叽喳喳去睡觉了,火车上也没休息好,正好趁机补瞌睡,黄昏则去书房,自己磨墨铺纸,打算复盘并且做个未来计划。
      复盘的时候,发现有些无从下手,时代集团实在太过于庞大,产业遍布全国,也涉及多了几乎所有的行业。
      关键是黄昏自己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多少产业了。
      没办法,他在时代集团就是甩手掌柜。
      如果不是沈熙礼,时代集团早被黄昏玩崩了,也万幸是沈熙礼,换成其他有野心的来给黄昏主持大局,只怕也早就把黄昏的钱给偷光了。
      索性也就不复盘了。
      做个计划。
      这个计划简单。
      第一步:泉州第一次出海。
      这一步基本上属于政治任务,主要是解决朱允炆的人,也是移民北美大陆的第一批有生力量,一万多忠义之士加上家眷,约莫五六万人,之外是蚍蜉义从,大概要到八千人,全部配备神机火器,同时还需要给那边留几艘宝船战舰作为海防力量。
      第二步:产业迁移。
      这一步就属于北美大陆开发计划了,第一次过去的人比较多,要牵扯各方面,主要是基础生活方面,所以时代建筑、时代服装、时代冶金这三个行业必须尽快落实出海的人选。
      同时还要运送大量的农产品种子过去,当然,还得有大量的农民,这个比较好解决,泉州那边选一批农民,然后再从福建宁德那边选一批——福建宁德选农民,朱棣肯定会同意。
      但这点人肯定还不够。
      最好是从贫瘠的大西北那边,再选一批农民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