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问鼎十国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57章
      这些年郭荣接连动兵,先与北汉、契丹决战高平,又取蜀国四州逼降孟蜀,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与南唐大战江淮。
      没有出现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,而是胜利掩盖了一切问题。
      一旦遭受一场大败,各种潜在的问题就会一次性地冒出来。
      王朴作为郭荣最信任的谋臣,在郭荣亲征时坐镇汴京,对于大周潜在的危机再了解不过了。
      能够理解魏仁浦“未虑胜,先思败”这六个字的意思。
      以道理计,现在的大周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。
      不是短时间的恢复元气,而是长时间的休养生息,三年五年的那一种。
      只要有个五年的恢复,大周现在的情况完全有实力拉出二十万大军,到时候别说现在的三万骑兵,五万、八万都不在话下。
      这真不是吹。
      一直有人拿宋朝没有养马地,没有骑兵的事情说事。
      但实际上宋朝起家的资本仅次于隋朝。
      宋朝并不缺马,缺的是一个好的马政以及骑在马背上的人。
      太宗北伐时期就有马十七万。
      大宋朝的将官甚至视契丹的好马皆常品。
      宋军不只有马还很挑,压根瞧不上契丹的马……
      宋真宗有一次与朝臣对话就说:“今诸将喜用骑兵,以多为胜;且骑兵之多者布满川谷,而用之有限,苟墙进而前,小有不利,则莫之能止,非所谓节制之师也。”
      连这位宋朝的皇帝都直说:咱缺的不是马,而是骑在马上的人。
      故而不存在没有养马地,施展不了马政一说。
      后周宋初的马政还是很高明的,只是后来发现养马太费钱,这大投入,换来的回报不甚明显,自己荒废掉了。
      罗幼度叹道:“魏相公老成谋国之言,在下焉能不知。只是三年五年,变故太多,就怕时不与我!”
      现在他心底有两大心事。
      其一,也是最关键的,郭荣的寿命。
      郭荣今年三十六,精力旺盛,正当壮年,能拉弓跑马,罗幼度一点也没看出他有什么问题。
      两年后会不会病故,罗幼度完全猜不准。
      如果郭荣因为自己的出现而长寿,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。
      没有人敢在郭荣的统治下造反,这跟找死没区别。
      可一但事情不可逆,郭宗训是不可能镇得住满朝文武的。
      国力必然会大受影响,周边的诸多割据势力,也会另怀心思。
      到了这个时候,离分裂内斗就差一步了。
      大周实力不可避免地大受影响,到了这一步,凭什么再取幽州?
      其二、就是他不确定契丹睡皇帝能不能坚持个十几年不死。
      历史上的耶律璟命硬,面对各种各样的反叛,都伤不了分毫,反而厉害的将对方全数镇压。
      最后还是因为自己作死,大醉之后,索要食物,侍从没有听到,便要开杀戒,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、盥人花哥联合厨师辛古,六个贴身亲信将之杀了,跟张飞的死法差不多。
      照道理说罗幼度一直活跃于黄河以南,就没有去过黄河以北,对于燕云地的影响力不大。
      但事实显示并非如此。
      大周因多了一个罗幼度,势头之盛,远超前世。
      大周朝的明主贤臣与契丹辽国的明主贤臣一对比,相去甚远。
      现在最慌的就是那些已经彻底将自己视为辽人的汉臣,尤其是最具代表的韩家。
      这些人比谁都清楚,一但中原王朝真正的崛起,那会是什么后果。
      他们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。
      也是有这两大心事,罗幼度才会如此激进。
      不管未来怎么样,先将幽州拿下来再说。
      到时候就算真的出现各种变故,有燕山防线在手,不至于陷入宋朝无险可守的地步。
      这郭荣的生死,自然是不能说的。
      所以罗幼度现在只能放大契丹内部的情况。
      “不趁着契丹内部动荡时下手,等到他们内部矛盾解决,就更不好对付了。与我们中原饱受战火不同,他们的动荡限于皇室权位之争,并不动摇根基,很容易就恢复元气。”
      王朴左看一眼,右看一眼,摇头笑道:“某算是明白了,二位已经将问题看得通彻。哪里是找某来商讨的,分明是做选择的。”
      他沉吟片刻道:“不如这样,两位相公各让一步。马政放不得,可以先建根基,培育优良马种,至于繁殖,可以稍微延迟一二。节省下来的钱财可用于购买战马,扩充骑兵。枢密院可以从别处调拨一些钱帛以作购马之用。”
      罗幼度先一步松口道:“此法倒也是两全其美。”
      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经费购买战马。
      杀鸡取卵的事情不是不能干,但这个时代的人不清楚郭荣的情况,仅凭契丹现在的情况,不足以让大周孤注一掷。
      能够尽可能地获得购马经费,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果了。
      三人做了最后的合计,然后将关于枢密院拟定的大周马政上缴给了朝廷,走程序等郭荣批阅。
      枢密院主管军国大事,奏章走的是特殊渠道,当天下午就送到了郭荣的御案上。
      优先处理议政厅、枢密院的奏章是任何皇帝都默认的潜规则,郭荣几乎第一时间就拿起了枢密院关于马政的商讨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