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问鼎十国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252章
      葛怡摇头道:“回指挥使,目前没有合适的职位。”
      赵匡胤眉头一挑,沉声道:“看来葛参军是不愿意交某这个朋友了?”
      他本身武艺超绝的虎熊之将,此刻怒目圆瞪,煞气徒生。
      葛怡吓得脸色苍白,忙道:“非是下官敷衍都指挥使,而是罗副使最近接手了枢密院的大多工作。他用了半月时间,将枢密院累积下来的杂务近乎清空,在京诸多空缺职位他都安排了适当的人员上任。除非外调,不然真没有空闲职位?”
      赵匡胤一听又是罗幼度,难受的挠了挠头:这家伙,怎么阴魂不散,哪里都有他。
      “一个职位都没有了?”
      葛怡迟疑片刻,说道:“是有一个,从五品南门巡检使。几天前升了职,现在由副手暂代,目前倒是没有听说安排新人接替。”
      赵匡胤暗自迟疑:从五品?倒也差不多。
      以王彦升的功绩还是有资格担这个官的。
      只是南门巡检使职位不高,权势倒不小,不知王彦升能不能胜任。
      赵匡胤问道:“真就空不出一个职位?”
      葛怡道:“不是不行,但下官肯定做不到。现在的职位调配是罗副使定下的,魏正使盖印的。下官哪有这能力擅动?”他说着看了赵匡胤一眼,言外之意是:“找我做啥!”
      第二十四章 短视?远见?
      葛怡表面对赵匡胤毕恭毕敬,心下却是不住吐槽。
      赵匡胤也听出了葛怡的言外之意,心底亦是暗自生怒。
      真要能找,还用得到你?
      赵匡胤当然记得当年自己弟弟跟魏仁浦女婿的案子。
      尽管这些年过去了,他们在宫里遇上也会相互点了头,打个招呼,大有恩怨消散的意思。
      但赵匡胤并不敢贸然的找魏仁浦。
      古来文人花花肠子就多,有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之说。
      谁也说不准他会不会暗自下套,特地将王彦升安排到一个危险的地方,或者没有实权混吃等死之处,岂不完蛋。
      这能避开魏仁浦还是避开的好。
      至于罗幼度,更不用说了,赵匡胤将之视为竞争对手。
      自己已经欠了他一次大恩,若再厚颜相求,所欠的人情又怎么还?
      赵匡胤并非感情用事之人,但也并非忘恩负义之辈。
      真到了关键时候,他不会顾得什么恩义,但在这种非特殊的情况下,他心底还是记着庐州城外资助之恩的。
      何况赵匡胤并不认为殿前司的那些事情瞒得过罗幼度。
      让罗幼度重新启用王彦升,赵匡胤设身处地一想,也不可能。
      这抛去魏仁浦、罗幼度,剩下的也只有枢密院的户曹参军葛怡了。
      葛怡虽没有抉择权,却有举荐的权力,京中武臣功绩晋升是他负责的,哪个职位有空缺,他知道得一清二楚。由自己选一个,魏仁浦批不批纯看天意。
      只有一个职位,赵匡胤也没有额外的选择权。
      南门巡检使确实是一个肥差,比他想象中的更好。
      “那就南门巡检使吧,举荐之人叫王彦升,为我大周立过不少功绩,你一查便知。不管最后魏相公答不答应,某都记你一人情。”
      葛怡赶忙应答下来。
      官场就是人情场,能够得到赵匡胤的人情,可是寻常人求都求不来的。
      这日,罗幼度正在枢密院跟魏仁浦聊着大周马政。
      马政是枢密院最为重视也是最为头痛的事情。
      冷兵器时代离不开战马。
      尤其是跟契丹这种游牧民族作战,往往就是吃亏在那一手速度上。
      但相比草原民族养马之便利,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华夏百姓,养马的成本实在太高。
      所以相比魏仁浦研究马政,罗幼度当前的想法就直截了当得多。
      搞什么马政。
      买!
      用钱买。
      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。
      罗幼度有这种想法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最近他研究过这方面的事情。
      符彦卿赠予他的心得,其中就有关于战马的。
      里边有一句话评价战马“凡马所出以府州为最,盖生于黄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,有善种,出环、庆者次之。秦、渭马虽骨骼高大,而蹄薄多病。文、雅诸州为下,止给本处兵及充铺马。契丹马骨骼颇劣。河北孳生者曰本群马,因其水土习服而少疾焉。”
      后世人常说宋朝没有养马地,但实际上真正最好的养马地就在府州,在大宋境内。
      也就是折家所在的府谷。
      现在研究马政,投入大回报小,而且收益时间太长。
      一点也不划算。
      真不如直接用钱买,等灭了北汉,或者稳定关陇局势的时候,再来考虑马政的事情。
      “二十亩田地方能养一马,且我朝缺乏优良马种,所养之马,多为次等,与其如此,不如直接以买卖补充军马。”
      用后世的例子来说就是赚快钱,还是细水长流。
      一次性赚一百万,跟前五年亏两百万,后五年豪取一千两百万,以后还有源源不断地钱入帐的差别。
      从长远来看,后者肯定更具有远见。弃眼前小利,逐长远利益。
      但选择前者的未必就真的目光短浅。
      这到手的一百万,在个别人手中并不是存在银行里的数字,而是能干很多事情的资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