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折骨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折骨 第4节
      公主在等他醒来。宋也川捕捉到了这一信息。他偏过头低低咳嗽两声,“我好多了。劳殿下废心了。”
      冬禧为他端来了药碗:“太医说你伤的重,不敢用猛药,你先喝着吧。公主吩咐过了,你若是醒了,我们下午便启程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知道自己只怕支撑不住长途跋涉,可他依然点头说好。
      过了午后,宋也川倒是可以扶着桌子站起身来,只是脚步虚浮,不过几步路,身上出了薄薄一层汗。走到馆驿外,他站得很直,等着番役来给他上枷锁和锁链。可馆驿外,公主府的府丁们垂手肃杀而立,除此之外再也看不见任何人的影子。不敢让公主久等,宋也川跟着众人默默走到马车侧面站好。
      马车的窗帘被人从里面撩开,温昭明疑惑:“你怎么不上来?”
      宋也川明显怔忪了一下,他迟疑了一下,下意识环顾四周,想确认公主在和谁说话,所有人都一动不动,不苟言笑,倒是冬禧推了他一把:“去啊,殿下在叫你。”
      “殿下,”宋也川缓步走到车架前,轻声说,“我不能上去。”
      “嗯?”公主的这一个单字像是从她的胸腔中发出的,带着一丝娇柔的鼻音,她的单手托腮,以一个十分舒适的姿态看着他,睫毛扇动宛若蝴蝶振翅欲飞。
      “也川自开蒙起,便知道有错当罚的道理,既然有错,受罚是情理之中。若是贪图安逸,企图规避刑罚,有违也川多年所学。”
      宜阳公主的目光将他上下扫视一番,从他裹着纱布的手腕,再到脸上仍发热的红晕。她从没有见过像宋也川这样耿直得近乎犯傻的人。
      “此处离京城千里之遥,除你我之外又有谁会知道?”
      宋也川顿了顿,眼睫轻垂:“也川的父母,在天上也会看到。”
      梧桐树的叶子落了一地,正是一年之中最为橙黄橘绿的时刻。鹿州的秋阳把万物都映照成了金黄。银杏灿烂如金,宋也川一身白衣,乌发束起于脑后,若不是额头上碍眼的刺字,人人只觉得他是举止翩翩的书生。他的孱弱,又为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骨。
      “你说有罪当罚,那自然有功则奖。”
      “是。”
      温昭明拿起一本书摇了摇:“我有文意不通之处,你愿不愿意上来给我讲讲?”
      那是一本《吕氏春秋》,他轻声说:“是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撩起衣袍,掀开了马车的帘子。
      马车里摆着一张小案和两个软垫,小案上也放着一个香炉,除此之外还有些时令水果与零食。温昭明手里拿着一本书,想来是等他时用来消磨时间看的。公主的东西每一样都是精致的,就连坐在身下的软垫,都是用兔毛织的。
      宋也川的坐姿很拘谨,或许他从来都不是放旷的人。马车辘辘地行动起来,他便端正笔直地坐着,连视线都不曾摇动分毫。马车里燃着一盏六合琉璃灯,火苗一下一下地跳动着,照在他空濛的眼睛里,在如此明亮的灯火中,他的眼睛像好看的琉璃珠子。
      “殿下请说是哪一章。”
      温昭明其实并不喜欢看这些文绉绉的书,可既然想把宋也川骗进来,她只能出此下策。她漫不经心地翻开一页,指着标题说:“这一章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的目光落在书页上看了一眼题目,随后收回目光:“这一章讲的是昔日楚庄王问一个会相面的人,为什么他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的性格。他说他并非擅长相面,而是通过此人结交的朋友推测出他本人的品性。以此来规戒人君,亲贤臣远小人。”
      “那你说,”温昭明托着腮问,“我皇父身边,到底是贤臣多,还是小人多?”
      “殿下,”宋也川抬起眼睛静静地看着她,“我只为殿下讲解书中典故,却不可妄谈国事。殿下是公主,多听国事并没有好处。”
      大梁国并不喜欢公主参政,前一朝时少帝年幼,有一位夷陵公主与驸马一道把持朝政,被少帝视为眼中钉多年,在亲政后,驸马被处以极刑,公主贬为庶人,死于幽禁之中。因而明帝登基后,三个女儿都没有学过太多和政治相关的东西,年长的公主成婚后,驸马也只许领五品之下的闲职。
      温昭明知道在父皇心中,公主们参政是大忌。可若她始终远离政治,便会如同几个姐姐一般被父皇随意的指婚。温昭明并不想嫁人,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兄长们政治博弈的尺码,不管是联姻给哪个世家,还是嫁与外藩和亲,这种性命不由自己左右的感觉会让她感觉非常的不安。
      她意兴阑珊地想着,宋也川却对着她拱手:“书中的内容也川已经讲完了,还请公主让车马停下,也川随车步行即可。”
      温昭明啧了一声:“急什么,我还没问完呢。”而后随手又指了另一页:“这篇。”
      知道她没有认真听,宋也川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情绪,顺着她纤纤玉指指向的地方,他继续温声说:“赵国有一名叫赵鞅的君王,有一位名叫周舍的大臣每日带着笔墨记录赵鞅的一言一行。后来周舍病故,在一次宴会上,赵鞅痛哭说自从周舍死后,再也没有人如他一般规劝自己的言行了。”
      听着他温润的声音,温昭明的思绪又飘得远了。上一次听他讲论文章,还是三年前在报恩寺中,他的声音介于少年与青年之中,低哑而动听。如今他虽未行冠礼,却早已变完了声音,宋也川的声音很平,鲜少有抑扬顿挫的时候,和他的人也很像,总会让人感觉安宁。
      书中的内容宋也川很谙熟,因此虽然口中的讲述未停,他的目光又落在了宜阳公主身上。
      灯火葳蕤,她头上的翟凤衔珠簪光华璀璨。和当年在报恩寺中的萍水相逢截然不同,这般璀璨耀眼的东西才更能衬她。宋也川没有过多的把目光留在她身上,宜阳公主是在救他,她想让他活着,这是昭然若揭的事情,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深的疑惑,他身上还有哪些,让皇上或是皇家更在意的东西么?
      与死人相比,他也不过是多了一口气罢了。
      肉/体上的伤痛或许可以稍抵灵魂上的切肤之痛,可若是肉/体上的疼痛没有了,宋也川只觉得自己像被架在火中炙烤。那一日,宜阳公主问他恨不恨,他说了假话。
      他不愿意去恨眼前那个春花般曼丽惊艳的公主,却无法不恨供养她的王朝,无法不透过她的璀璨耀眼,窥视到王朝主人一念断人生死如斯恐怖的权力。
      第7章
      温昭明又随手指了几篇,耐心逐渐有些不足:“反正内容你都记得,顺着往下讲吧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听闻此言,抬头看去,温昭明喝了一口茶,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。
      于是他便凭着记忆,选了几篇他觉得没有那么晦涩的文章,说给温昭明听。
      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,温昭明那边已经许久没有动静了。宋也川微微转过头看向她。手中的书不知何时掉在了桌子上,她趴在楠木小案上睡着了。她此刻的呼吸均匀而安静,公主们都曾认真学习过仪态,哪怕她睡着了,眉目如画,总能让人联想到太平与美好来。
      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结痂愈合,偶尔会觉得有些痛痒,宋也川抬手轻轻摸了摸,胸腔中涌动起一股咳意,他强忍着偏过头咬住了下唇。
      此时下车大概是要叨扰她好眠的,这些年来听过宋也川讲学的人不少,听得睡着的宜阳公主还是第一个。他没再从出声要求下车,而是在离公主最远的地方,尽可能的缩起自己的身子,他把腿屈起来,将下巴放在自己的膝头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他的眼中始终弥漫着空濛的雾气,和无法言说的孤独。
      他知道公主的善心,只是千尊万贵、九天之上的帝姬,到底是不能明白日日盘虬于他心头的到底是怎样的苦痛。他并非不承公主的情,只是这份情无法报答。不能报答的恩情,对于已经一无所有宋也川而言,实在太过于沉重。
      马车的速度自然是比步行快上许多,不过三四日的功夫,便走完了他一个月才行完的路。越往南走,天气便要更热上几分。在和这位大梁公主同行的日子里,他也渐渐窥视到作为天家公主所拥有的奢华生活。
      宜阳公主喜欢用香,光随着马车的香炉便有六个,各自有不同的用处。有鎏金浮雕花卉纹的、有瑞兽钮象耳的也有漆金粉彩的。香料也从百濯香再到千步香,林林总总二三十种,随着不同的天气和心情,公主会选择不同的香料。
      还有各式迎枕、锦衾、搭被,以及每日都不重样的衣服首饰。
      公主出门后也带了很多书,她每天都会随便翻出几本来让宋也川讲。她似乎是个听话的学生,只要宋也川开口,她便会变得很安静。只是经常走神,偶尔会听得睡着。宋也川知道她不喜欢这些枯燥的知识,可为了他,她也忍耐了下来。
      宋也川并不擅长接受来自于他人的善意,只因这样的善意常常伴随着莫名的利用。他不介意利用,甚至对这种利益互换感觉欣然,唯独在公主面前,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没有来由的善心。
      温昭明想得并没有宋也川多,她每日里听宋也川沉静地背书,觉得很安逸。听惯了太学里呶呶不休的白胡子老头们大放厥词,安静谦逊又博闻强识的宋也川,常常能让她联想到眼眸清润的小鹿,赤诚又干净。
      她知道他的倔强执拗,故而在他讲到一半的时候,她有时闭目假寐。以为他会借机躲懒,没想到他浑然无觉般依然会继续地讲下去,他的声音像是沉静流淌的溪流,让她闭着眼睛竟真的睡去。每次醒来时,都能看到他抱膝看向窗外,那双雾霭空濛的眼睛里涌动着她看不懂的情绪。他每日吃得极少,略动几箸便停了,她以为他是担心在自己面前失仪,于是让他自己找地方独自用饭,但宋也川依然吃得很少。
      他没有求生的本能,也不会求死。这副如霜如雪的身躯之中,是千疮百孔的魂魄。她只能让他活着,却不能彻底让他重获解脱,也无法让他的灵魂重新振作起来。
      十一月二十,二人平静的日子终于被打破,马车驶入了浔州界内。这里是宋也川流放的终点,也是宜阳公主封邑最西侧的边陲小城。流放在这里的人,大多是从事徭役、修筑防御工事或者开垦荒林。一旦被流放到这里,除非有皇上的恩旨,又或是大赦天下,不然一生都不能踏出浔州城半步。
      马车停在城门外,公主要前往更南边的封邑。她悬腕提笔,在宣纸上写了一行字:“这是我府邸的地址,有事可以给我写信。”接着,她对着宋也川伸出手:“我也兑现我的承诺,你的书我会替你保管,等你亲自取回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缓缓将怀中的黄卷放在了温昭明面前的桌案上,又把公主写的字条收入袖中。
      “多谢殿下。”
      温昭明的身子倚在迎枕上,她的眼珠灵动而娇柔,她拿起了那本书,又抬起头看向他:“过得开心点。”她说了一句宋也川没有想到的话。
      这句话苍白无用,但温昭明很想说。
      宋也川抬起头,宜阳公主的目光正落在他脸上,他立刻垂下眼帘。只是方才仓促一瞥之间,他已经把公主美丽姣好的容颜记在了心里。他轻轻点头:“是。”
      下了马车,宋也川沉默地向前走去。他知道公主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,可他不能回头去看。
      公主府中那个惯爱穿黑衣短打的中年侍卫和他一起走到了城门口。这一段时间来,宋也川已经记住了他的名字。他叫霍逐风,是公主近侍。平日里少言寡语,但非常踏实可靠。
      霍逐风浓眉凤目,皮肤黝黑,眼中暗藏精光,是个武功深不可测的人。他和宋也川一道走到城门边,亮出公主府的令牌。城守立刻对着他抱拳,霍逐风对着那伍长耳语几声,那人若有所思的探究目光便向宋也川飘来。
      等霍逐风走了,伍长阔步上前,先是对他上下打量一番,从施施然说:“来人,把那个叫宋也川的,带去城中的书堂。”
      在宋也川的印象里,浔州是流放的偏远蛮荒之地,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罪犯,怎么会有书堂?
      那个伍长看出了宋也川眼中一闪而过的迟疑,立刻仰起头,把胸膛高高的挺起,颇有几分洋洋得意地说:“浔州是宜阳公主殿下的封邑之一,三年前公主曾下旨意,封邑之内以州府为单位,设立书堂,在城中居民之中选取才德兼备之人做师者,哪怕是罪臣之子也可以在此读书。甚至,书院还欢迎女学生一同读书。公主殿下说,愿浔州城可以广纳寒门之子,让他们立德正身,堂堂正正做人。”
      三年前,藏山精舍中,宋也川曾对前来躲雨温昭明说过同样的话。
      如今,藏山精舍已经毁于一旦,年少狂妄的许诺早已随着他的傲骨一起被廷杖打断,宋也川以为藏山精舍的魂也随着颓圮的墙垣彻底烟消云散。但在这个远离常州千万里外的边陲小城,有人继承了他昔年的夙愿。
      她是温昭明,是大梁举国之珠,是盼睐倾城的宜阳公主,她靡丽璀璨,风华万千。但在浔州,人们口口传颂的并不是她的美貌,而是她的纯心。或许他们从来都没有机会见到公主的真容,或许公主并不知道有他们的存在。尽管如此,哪怕是这样一个守城的小卒,都真心实意地爱戴她。
      堂堂正正做人。
      今生今世,他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吗?
      宋也川不知道那些罪犯们听到这句话是什么心情,袖中的手微微发抖,他此刻眼尾微红,心绪难平,只欲痛哭一场。
      他袖中藏着公主亲笔写的字条,上面似乎还带着她指间残余的温度。宋也川过目不忘,也自知自己不会写信给她,更知道若是被发现,会惹来无穷后患。可这张用梅花小楷写就的手书,他舍不得扔。
      第8章
      浔州城比宋也川想象的要繁华,至少走进城中时,他觉得像是来到了京郊附近的小镇一般。城中也有茶楼、酒馆各式作坊甚至当铺。领宋也川入成的伍长说:“这里面有不少人都是流放期满后,从贱籍重回良籍的,他们对这里已经产生了感情,便在城中定居了。大部分罪犯都在城外的荒地上劳作,入夜之后才回,而在城中你能碰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良籍。”
      街道自东向西延伸开来,赶着毛驴、骡子拉货的货郎与挑着扁担贩卖货物的小商贩络绎不绝,远离了政治漩涡,没有人能够把手伸向这处素来贫瘠的城市,这里竟然比土地兼并严重的江南某地,过得还要好上一些。
      走了一炷香的时间,伍长带着他走进一个长长的巷子中,浔州常年炎热,巷子两侧的墙壁下面已经在经年累月间长出了一层青苔。有地锦密密实实地爬了一强,伍长站定了身子,指着前面的一处院子说:“这就是城中的学堂。”
      里面有孩童读书声隐隐传来,伍长对着里面说:“陈义、段秦,请你们先出来一趟。”他的语气明显要恭敬些,哪怕到了浔州这样的偏远之地,对于读书人的尊敬已然刻在了骨子里。
      “来了来了。”只听一阵脚步声,有人将书院的门从里面推开,走出来的是一个脸膛黝黑,浓眉大眼的年轻人。他显然不是第一次见这个伍长,对着他拱手:“刘伍长,有什么事吗?”
      刘伍长用下巴示意了一下宋也川的方向:“他以后就和你俩一起教学生读书,我记得你们住的院子还有一间空房子,让他和你们一起住。”
      陈义是个大嗓门,立刻说没问题。他把目光落在宋也川身上,目光在他额上的刺字处略停了停,依然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:“兄台,我叫陈义,义薄云天的义,敢问兄台姓名?”
      宋也川对着他拱手:“宋也川。”
      陈义是个热心肠,不由分说地拉起宋也川的袖子:“走,我带你见一见段秦。”他停了停,压低了嗓音,“那人脾气怪,不是坏人,要是他说了什么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      院子里摆放了二十张桌椅,一群小孩坐在上面,年龄有大有小,从三四岁到七八岁都有。一个穿青袍的青年正逐个检查他们写字。
      陈义说:“来来来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位是宋先生,往后他的话你们都要虚心听,知道了吗?”他又转身对宋也川说:“那个就是段秦。”
      那群孩子都转过身来看,那个穿青袍的段秦 亦抬起头,他的目光带着审视,在宋也川脸上的刺字停留了一秒,眼中闪过讥诮:“不愧是京中来的,连罪籍都能给良籍的孩子上课了。”
      “你说什么呢段秦,这是刘伍长的意思。”陈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赞同,又对宋也川说,“今日不早了,你一路过来也累了,我带你去房间看看。那屋子之前没人住,我和段秦往里面放了一些东西,我一会搬出去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轻声谢过,陈义带着他往书堂的后院走去。后院有三间庑房,院子当中有一口水井,还种了一棵格外粗壮高大的梧桐树。此刻虽然是秋天,在常年湿热的浔州里,依然枝繁叶茂。风徐徐而过,学生们读书声朗朗从传来,确实能算是个风雅的地方,让人的内心都变得安静下来。
      “这一间是你的。”陈义掏出钥匙,把门锁拧开:“这把钥匙你留下,被褥都在柜子里。”房间中确实能看出久无人居的痕迹,地上落了薄薄一层土。一缕依稀的阳光照落在房间里,房间中的桌椅板凳都被镀上一层金边。
      房间的角落里堆了一些杂物,陈义撸起袖子搬了起来,宋也川忙和他一起,陈义连连摆手:“我虽然读过书,但是也算是个粗人,平日里学院的活都是我干,你和段秦都是读书人,你又是京城过来的,别累着你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正色道:“既然来了这里,哪里区分贵贱呢?”见他坚持,陈义只好作罢,他们两人一起把杂物放在院子里。陈义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:“我一会把学生们的课本拿来给你看看。晚上我婆娘会做饭送来,到时候我让她多送一份。”
      “这怎么好意思……”
      “没事的,我本身并没有段秦学问高,平时他教书,我做一些闲活,若是什么都不做,拿着书院给的银子,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。再者说,在这读书的学生父母,有时也会送些鸡蛋米面,宋先生请放心,我没有吃亏的。”
      陈义笑起来,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:“太阳快落山了,我去帮我媳妇做饭去,宋先生进屋吧。”
      宋也川忙摆手:“叫我也川就行。”
      陈义绕过后院,正要往前院走,经过垂花门的时候被人一把拽住。